在中国共产党迎来95华诞之际,我加入党的队伍也已有四个年头,犹记得在庄严的党旗下,我曾紧握右拳郑重宣誓。当然,我也不曾忘记,当初自己那单纯却也有点私心的入党动机,那就是,我想加入这个先进的先锋队,跟党内其他优秀的党员一样茁壮成长,不断进步。
走出大学校门,我有幸成为了一名地质工作者,熏陶在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氛围里。当前,党中央面向全体党员部署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一步为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指明了学习的方向,明确了组织的要求。作为党组织的一份子,我们必须争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立足岗位,“四讲四有”又何尝不是一名地质工作者应有的优秀品质?
辽阔的戈壁、巍峨的群山,这些对于需要长期离开自己的城市而久驻在外的地质工作者,形容为荒凉的戈壁、屏障似的群山倒更显贴切,相比于这些艰苦的工作生活环境,更让地质工作者放不下的,是对亲人朋友的思念。听同事讲过,在久别外出工作回来后,孩子见到自己就哭,已然是忘记了自己的模样,无奈那只不过是一个数月的婴儿,可自己仍旧抑制不了些许的辛酸。我想,正是地质工作者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让他们在接受任务时没有怨言,默默收拾行囊,也让他们不畏艰辛,克服种种工作困难,以苦作乐,这就是地质人的讲政治、有信念。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行业之所以能够有序发展,全靠一系列的规矩规范作制约,地质工作也是一样。实际工作中,要秉持科学良知,个人的主观认识和判断必须要以眼前现实为基础,各项工作都要以各类相关规范为指导。每一本规范,都是无数的地质前辈用自己的辛勤汗水甚至是毕生的经历不断提炼总结、加以修改而著成,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在野外工作中,我们更要有组织有纪律,要时刻谨记,我们代表的是一个单位甚至是一个行业的形象,要严格做到讲规矩、有纪律。
地质环境是生物的栖息场所和活动空间,矿产普查勘探、水工环地质……这一系列的地质工作都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地质灾害调查治理更是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些决定了地质工作者应该有更高的职业道德。记得刚入职不久,就听前辈说,地质是一门描述的学科,不仅要以实际现实为依据,还要进行全面贴切的描述,并将其认真记录下来,必要时还需绘制一些简单的素描图。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如今相关软件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很多便捷,但当我翻阅早一辈地质工作者的野外记录和地质填图,看到那美得竟像是艺术品的珍稿,心中却有愧意,透过那一道道的铅笔痕,我似乎能看到他们埋头伏案的情景。地质工作的环境是艰苦,地质工作的过程是有危险性,可我们决不能因为这些而给自己找借口。未知的要去看,看到的要记录,需要准确定量的要量测,需要分析的要取样做试验。为了探明沟底出露岩体的岩性,我亲历同事下了几十米的陡坡继而举步维艰的爬上来,本是身强力壮的他竟也歇了五六回,等他上来的时候,满脸通红,是被东乡11月凛冽的冷风吹的?还是因费力爬坡累的?我答不上来。不受客观环境的影响,努力完成好每一次的工作任务,这就是我们满腔热情的地质工作者讲道德、有品行的表现。
地质工作者,一个普通的社会团体,一身简单的着装、一个年代感十足的地质包,让我们看上去确也朴素。记得有一次在调查访问中,简单聊了几句之后,老乡对趴在院子里写作业的小孙子说,“你不好好学习,以后就像他们一样”,我和同事相视一笑,没有辩解,老乡并不知道,我们也是苦读十余载,也曾在大学的象牙塔里体验求知的美好,不过,这不重要。看到讲奉献、有作为的字眼,思绪从脑中飘过:什么是奉献?奉献是爱,是对自己事业的不求回报却也甘愿全身心的付出,地质人辛勤的身影从来都不会因为严寒或者酷暑而消失,地质人愿意将自己的一份力、一片心奉献到祖国矿产资源探明和地质灾害排查治理。什么是有作为?当我们忆起往昔,我们能骄傲的说,我们的脚步曾去过、我们的笔曾记过、我们的付出曾让当地的民众受益过,这就是有作为。
李四光先生只有一个,可身边兢兢业业的地质工作者却有万千,敦厚、质朴是他们的标签,勇于担当、不畏艰险是他们的作风。反观自己,尚少的专业知识和尚浅的工作经验让我还未能练就地质人优秀的职业素养,也未能在祖国的大好河山留下足够探索的脚印,我深知自己欠缺的有还太多。正如温总理在《温家宝地质笔记》中写道,“世间有些路非要自己去面对,自己去跋涉”。争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争做一名合格的地质人,我依旧在路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